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

详细内容

叉鱼

 

2、叉黑鱼。黑鱼晒脊是专选苇地旁、苇壕间,避风、向阳、水较浅处。叉黑鱼的渔民既有头戴草帽的渔家汉子,也有头顶荷叶、赤膊、穿小裤衩的少年。这些少年手捏钢叉,悄无声息地在苇地边慢慢走着,这动作和神态倒使人想起鲁迅先生在《故乡》中所写的少年闰土来。叉黑鱼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叉晒,一种是叉窝子。叉晒大体和叉鲤鱼情况相似,而叉窝子就需要进一步了解黑鱼护窝的习性了。6月,是黑鱼产卵(白洋淀人叫甩子儿)的季节。亲鱼(母黑鱼)产卵后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卵巢附近,防止别的鱼吞食,亲鱼每天数一次窝,做小小的移动,使卵能够浮于水面晒太阳。叉窝子的人远远看见沟壕边、水草附近有一片淡黄漂浮的东西,那就是黑鱼卵,附近一定有较大的黑鱼护窝。如果不见护窝的黑鱼,就用鱼叉将黑鱼卵轻轻搅乱,在附近水面插上水草或苇子扎成的把子作为标记。黑鱼回窝后,便用鳍和尾将鱼卵重新拢在一起。叉窝子的人只要看准草标的动向,就可依动向判断黑鱼在什么位置而准确下叉。其实,黑鱼是很懂得爱护它的子女的,一般情况下,亲鱼产卵后与公鱼轮流守护。即使夜里,沉入水底,也决不离开。一旦有其它鱼游近,黑鱼就很快做出反应来攻击,这常使其它鱼猝不及防而受伤逃去。当黑鱼被叉后,仍不肯逃离,继续守护鱼卵,足可看到黑鱼爱子心切。鱼卵成鱼后,两条黑鱼便率领小黑鱼群在淀中游来游去,不时用鳍和尾归拢幼鱼。此时,大黑鱼帮助子女觅食、学本领。直到小黑鱼长到一寸左右,黑鱼才用吞食一两只幼鱼的办法驱散小黑鱼,让它们获得独立生存的机会。

  叉鱼是个非常辛苦的活儿,有时候一蹲几个小时,有时候一晒就是半天,在烈日下叉鱼也是很不容易的,但是和鱼儿斗智斗勇,很多人乐此不疲。尤其射出鱼叉前后,真是让人怦然心动。

  现在叉鱼的人已经非常少了,主要原因有几方面。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发展,靠捕鱼为生的人已经太少了。辛苦不说,挣钱也特别少,基本上是靠天吃饭,吃了上顿不能保证下顿的。比不上去工厂里打工来的稳定。其次是白洋淀目前不向从前鱼那样多,现在捕鱼的手段越来越高,不需要用这种非常原始的方法来捕鱼。再次,现在的80后90后的孩子们非常爱美,谁愿意捕鱼把皮肤晒得那样黑?这项手艺基本上是后继无人了。不过,我还是非常怀念小时候的那些叉鱼高手们,在当时孩子的眼中,他们都是英雄人物。

 


共有3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
上一篇出汕下一篇搬罾
在线客服
- 客服1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- 客服2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技术支持: 四合一建站 | 管理登录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